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详,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拜佛礼仪
拜佛时轻微低头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俯首反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开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开乌云,现自身佛性光明,处处吉祥。
拜佛头面接足礼
彻底放下“傲慢”的烦恼和自私我执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
站立时要收下巴、
后颈贴衣领
人往外看时,下巴会不自觉地抬起而看不见自己,收下巴时才能返照自身,都摄六根,如果终日忙着反应外来的刺激,追逐外境而不自觉,将迷不知返。佛有“重颌”之相,即收下巴之相,不向外驰逐,追求诸已。
合掌垂手松肩
代表放下。放下烦恼、忧愁、紧张,若心有羁绊,则肩必耸起。肩放松,放下的同时,妄念也放下,万缘放下,一心正念。
跪坐在两足跟内侧
彻底放弃根本执着,彻底降伏根本烦恼。另外对练习“跏趺坐”很有帮助。正如《首楞严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坐定放松,狂心歇息。
俯首伸手迎接
伸手迎佛,代表背尘合觉,澄浊返清,与佛相应。保持俯首(不能中途仰头),表一路恭敬,谦卑到底,才能与佛相应。坐定重心不动,表一路观心,心神安定,不动不转。两肩拉开,含开心之意。
翻掌
(1)代表我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我要用自己的心,毫无保留地来供养佛。
(2)手心尽量翻平向上,勿倾斜,表示心气平和。
(3)双手如莲,心开花开。手指柔软而整齐,是因为心境放松,内在本具的力量从心中涌出。
握拳平贴地
展开全文
(1)接佛后轻轻半握拳,代表接纳佛光,领受佛教,欢喜信受。
(2)握拳又平贴地,代表领受佛教后,以平等心普遍布施。
拜佛姿势图解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第三.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第四.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
第五.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
第六.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头离蒲团由伏而起;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
第七.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
第八.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
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
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
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
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著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
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
一心顶礼佛菩萨
唱:觉慧法音合唱团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南无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东北佛教,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